医药常识

联系我们

电话:0564-3380688

传真:0564-3380518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经济开发区文翁路

用药常识
(一)家庭药箱的备药原则

家庭药箱配备哪些常用药物,原则上应根据每个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层次、实际需要而定。如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缺乏一般医学基础知识的家庭,以少备药物为宜;家庭有老人、幼儿或患有慢性病的,根据情况可适当多准备一些家庭用药。
家庭用药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常备药;一类是特殊常备药。分别介绍如下:
1 普通常备药
此类药物乃指是为解决某些常见普通病症的治疗之需。如复方新诺明,氟哌酸、黄连素、穿心莲、金莲花片、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克感敏、扑尔敏、银翘片、泰诺、感康、解热感冒颗粒、板蓝根颗粒、安定片、咳必清、咳特灵、川贝枇杷糖浆、甘草片、乳酶生、酵母片、胃舒平、普鲁本辛片、颠茄片、小儿感冒颗粒、关节止痛膏、伤痛一喷灵、创可贴、2%碘酒、75%酒精、云南白药等。
2 特殊常备药
是指根据家庭中某个人的特殊病情而应准备的药品。如高血压患者,应备有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心痛定);冠心病患者应备有保健急救盒、速效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复方丹参片、双嘧达莫(潘生丁)、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者,应常备氨茶碱、丙卡特罗(美喘清)、沙丁胺醇(舒喘灵)气雾剂等。此外,如有其他特殊情况,也应选择备用。但必须指出,准备这些常备药物时,都应事先经过医生确诊同意使用,并由医生指导服用剂量和方法。切不可滥用,以防药害。 
(二)家庭常备药物的注意事项

家庭常备确为家庭使用提供方便。医药进家门,治病又救人。但应认识到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危,决不能马虎从事,掉以轻心,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品最好用棕色瓶装,标签上应表明药品名、剂量、用法、用量及有有效日期。若选用旧药瓶装新药时,尤其应该写明上述内容,并将旧药瓶上的标签撕掉,否则有可能发生错服药物的事故。有些药买回来或在医院就诊时带回来是用小纸袋装的,上面并未明确标明是何种药物,只注明了用法与用量。这种袋装药最容易搞混,事后也不容易识别。如果遇到此种情况,宁肯丢掉,也不要试服。而且用纸袋或纸盒贮存,最容易变质失效。
2.外用药与内服药最好分开放,以免将外用药误服。酒精、碘酒、薄荷锭、风油精、麝香风湿油等易于挥发的药品,除了必须密闭外,应放在30摄氏度以下的阴凉低温处保存。
3.甘油栓、痔疮宁栓、小儿退热栓等栓剂,应置于低温2—15摄氏度处贮存。因为这些栓剂最容易受热后变形甚至变质,影响使用。
4.胃舒平、碳酸氢钠、三硅酸镁、多酶片、颠茄片、卡巴克洛(安洛血)片、苯妥英钠片、酵母片、阿司匹林、硫酸亚铁片等,最易受潮变质,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5.应经常检查药片有无受潮变质、破损、过期失效,一旦发现,应毫无怜惜地丢弃,决不要再用。6.为了保证家庭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不提倡家庭大量贮存药品,品种与数量宜精不宜多。
(三)家庭用药的安全措施

现在我国人民家庭备药已很普遍,特别是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许多家庭都有常备药。这对小病小伤的自我用药,既方便及时,有经济实惠,这也是我国人民医药卫生知识大普及的必然结果。然而,家庭用药,必须注意安全,具体措施:
1.防止滥用药物;滥用药物就是不论病情轻重异同,不论用药对象是小孩、成人与老人,未弄清是什么疾病与药物的性能,而任意用药。认为“用药总比不用好”,结果轻者无效,延长了治疗时间,重者延误了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给病人带来痛苦。特别是孕妇与哺乳期妇女,滥用药物可导致畸胎、死胎,直接危害母子健康。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提高疗效。因此家庭用药最好单品种使用,最多两种联用,,尽可能不合用多品种。
3.不要忽略药品包装上注明的注意事项;药品的注意事项包括该药的可能不良反应、慎用与忌用,因为衡量药品的疗效时,不能只看到该品的优点、作用与用途,亦应看到其毒性,才能保证用药后既有效又安全。有的厂商为了赚钱的目的,广告宣传中只讲药品的疗效,有意或无意地掩盖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使人受害。
4.防止药物过敏,凡有过敏体质的人,或过去曾经有过药物过敏史的人,服用药物应格外小心,尤其对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如去痛片)药物,更应警惕。以往对某种药物有过明确的过敏史者,禁止再次使用。
5.家庭药物应有专人保管,最好放在抽屉里上锁,或者放到药箱(盒)里置高处,以免儿童误服、错服、服用过量,发生意外事故。
(四)家庭谨慎用药
如今治疗药、营养药、保健药、滋补药充斥市场,购销两旺。反映了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且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与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常识渐趋丰富,“大病找医生,小病自己医”的现象正在风行起来。这种不需要医生处方的用药也使医药商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但遗憾的是,因药品宣传导致盲目滥用现象屡有发生,已成为威胁人民大众健康的“药害”。据报道,全世界因药物应用不当引起疾病而需要住院的病人已达两千万人次以上。我国近年有人调查了1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用药情况,发现同时服用6种以上药物者,有80%的人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辨证认识药物,合理用药“中病即止”,以豁达开朗、乐观的情绪对待疾病,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药到病除,早日康复。同时也应该要求医药商品加强咨询,规范服务,以便让病人能从药店购买到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应用广泛、价格合理的药品。但是,最为可靠的做法,还是病人到医院去,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听从医嘱进行服药。

 

止痒药用药常识

痒,是皮肤病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病人常常痛苦地说,痒比痛还难受。  人们对痒的生理、病理机制认识水平的肤浅,使得我们在拥有各种“止痛片”、“去痛片”的同时,却还没有“止痒片”、“去痒片”。难道对折磨人的瘙痒就没办法了吗?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引起皮肤瘙痒的病治好,病好了也就不痒了。其次局部外涂适当的药物能迅速地暂时减轻痒感,也是常用的止痒方法。但外用药也不可以乱用,比如一些止痒的药水都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对红肿发热的皮肤病来说越用局部充血肿胀会越重;如果把药膏涂抹在糜烂渗水的皮肤疮面上,由于疮面的渗液无法吸收或被蒸发,会使糜烂面扩大。

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所以,含有皮质激素的药膏有较强的止痒作用,但如果脚气、股癣病人把它当作止痒药来用,会使病情加重、迁延。一般来说:红肿发热而没有糜烂渗液的皮损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松花粉等,通过对局部皮肤的安抚、保护,帮助散发病灶的炎症蓄热达到止痒的目的;红肿糜烂的皮损可以用3%硼酸水溶液、中药马齿苋煎水作冷湿敷,通过清洁皮损、散发炎症蓄热、抑制渗出来止痒。一些慢性皮肤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的可以使用各种软膏,利用软膏的封闭作用来隔绝外界刺激,保持皮肤中的水分,软化皮肤而达到止痒。所以,外用药中也没有可以抑制一切瘙痒的止痒药,必须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绝不可以乱用。

除了一般的皮肤病常引起皮肤瘙痒以外,许多内脏疾病也常会引起皮肤瘙痒,比如:肝胆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甲亢、神经系统疾患和神经功能障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还有恶性肿瘤等都可以引起皮肤瘙痒,有时甚至还很严重、难以控制。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顽固性瘙痒,应该注意以此为线索做全面的体检,及早发现隐藏的疾病。乱用止痒药只会掩盖症状、贻误病情。


家庭用药常识小百科2009-01-13 11:10感冒

 

感冒初起如何用药?

目前还没有能消灭感冒病毒的特效药。有人刚一得感冒就把这个“素”那个“丸”吃上一大堆,这大可不必。由于普通感冒属自限性疾病,即在身体正常情况下靠自身免疫力能限制病情发展,因此在患病早期可用些综合感冒药,帮助消除症状。像复方阿斯匹林以退热、镇痛见长,康得含有解热镇痛的扑热息痛和止咳的美沙芬等成分,而康泰克所含的扑尔敏、苯丙醇胺等,不仅能减轻鼻粘膜充血,使鼻塞、流涕迅速减轻,而且其镇静作用有利于睡眠。若鼻子堵得太厉害,也可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只要吃上药,勤喝水,多休息,感冒在一周左右就会好转。

如果采取了这些措施,发病10天左右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前面所说的那些合并症表现,就得及时见大夫,应用抗生素了。对原有慢性病的老人或婴幼儿感冒患者,我们更需仔细呵护,在他们病程2-3天时就可以用上适当的抗生素。

感冒了怎样选中成药?

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患病季节不同,兼夹的其他外邪的性质不同,致使感冒的表现多种多样,从而也使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品种丰富多彩。

感冒了该怎么选药呢?除了九味羌活丸与银翘解毒丸外,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水、胶囊等);外感风寒而以咳嗽为主症者,可选用通宣理肺丸;气虚外感风寒者,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参苏丸;外感风邪犯肺,以咳嗽为主者,可选用桑菊感冒片。




头痛切勿乱用药

每当遇到头痛,不少人就想起去痛片、APC(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吲哚美辛等。服用后似乎可缓解一下头痛,但去痛片、APC这类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却不能消除病因。

然而,引起头痛的原因千差万别。例如患高血压病时常伴有头痛。其部位多为额部、枕部,性质为头颅深部钝痛,并有头晕、头胀、头部紧缩感;近视眼、远视眼病人,在下午或晚上,尤其在用眼过久以后也可出现头痛,且常在两侧眼球及眉弓部胀痛,但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得了鼻窦炎也有头痛,常伴随有鼻塞、流浓鼻涕,而且早晨比下午严重;颅内如有肿瘤或其它占位性病变等,会出现持续性头痛,并逐渐加重,呈炸裂性,同时伴有恶心、喷射状呕吐、视力减退、行走不稳、瘫痪等;得了青光眼,亦可出现较为剧烈的头痛,并伴有呕吐,但呕吐不呈喷射状;得了神经衰弱也有头痛,但头痛的部位和性质常常不固定,而且睡眠有改善时,头痛往往减轻。此外,还有其它性质的头痛,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脑外伤引起的头痛,牙病、中耳炎引起的头痛,伤风感冒或其它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头痛。

因此,必须搞清楚头痛的原因,针对病因再进行治疗,头痛方能解除。

治疗各种头痛的止痛药,均有一些毒副作用,而且有些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老年人、幼儿、体弱者,绝不能滥服。

维生素B2能预防偏头痛

罗教授指出,与其他用于预防偏头痛药物比较,维生素B2疗效较好,副作用小,费用低廉。

用维生素B2预防治疗偏头痛,对一个月内只出现几次偏头痛发作的中度病人效果最好,大多用药有3个月以上。药物的治疗量一般应掌握在400毫克左右或以上。罗教授指出,维生素B2虽然较为安全,但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是应该在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服用。另外患者也可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心、肾,以及鲫鱼、鸡蛋、鲜豆、绿叶蔬菜等。至于补充镁剂,临床上用药以静脉注射剂为主,患者平时可以多食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如小米、荞麦面、黄豆、冬菇、紫菜、桂圆、花生等。



腹泻

腹泻用药不能随便

一、腹泻就用止泻药。

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可减少其对人体的毒害。当然,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了脱水症状,就应该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

二、随便使用抗生素。

目前不少家庭的常备小药箱中仍存有抗生素,但不经医生指导,服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做法不妥。因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擅自使用止痛剂。

有些患者习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颠茄片等止痛,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对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随便使用此类药品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腹泻后,轻度腹痛者可热敷腹部;腹痛较剧者,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止痛剂。

四、稍有好转就停药。

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轻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这很容易造成腹泻复发,严重者会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两三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五、急于更换药物。

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

因此,发生腹泻最好先去咨询药店的药师或去医院看医生,切忌盲目或凭经验治疗,应按医嘱用药,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延误治病的良机或导致病情加重。


发热

使用解热镇痛药常识

布洛芬。别名异丁苯丙酸、芬必得(布洛芬缓释剂)、大亚克芬(布洛芬缓释剂)、异丁洛芬、拔怒风、炎痛停。剂型有片剂、缓释片、缓释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乳膏剂、栓剂、搽剂。适应证为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腰背痛、关节痛等病症。布洛芬的副作用主要有:少数病人服药后可出现消化不良、皮疹、头晕、耳鸣、胃肠道溃疡、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哮喘病患者、鼻息肉综合征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消化道溃疡及心功能不全病史者、有出血倾向者也应慎用。用药期间如病人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药。

对乙酰氨基酚。别名醋氨酚、扑热息痛、百服宁、泰诺、必理通。剂型有片剂、咀嚼片、缓释片、泡腾片、分散片、胶囊剂、口服溶液剂、滴剂、糖浆剂、颗粒剂、泡腾颗粒剂、栓剂。适应证为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主要有:少数病人服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如病人服药后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用药;不得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同时服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阿司匹林。别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醋酰基水杨酸。剂型有片剂、水溶片、肠溶片、缓释片、泡腾片、胶囊剂、栓剂、散剂。适应证为治疗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炎、痛风等病症。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有:少数病人用此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哮喘、消化道溃疡、肝病、心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

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别名日夜百服宁、祺尔百服宁。剂型有片剂、咀嚼片、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溶液剂、滴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组成为:对乙酰氨基酚可与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氢溴酸右美沙芬等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盐酸伪麻黄碱有收缩鼻黏膜血管、促进鼻腔通畅、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抗过敏药;氢溴酸右美沙芬有止咳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与上述各种药物组成复方制剂,可达到提高疗效、缓解相关症状的目的。适应证为治疗发热,减轻伤风、感冒、头痛、咳嗽、流涕、鼻塞等病症。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副作用主要有:轻度头晕、嗜睡、恶心、乏力及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如果复方制剂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司机或操作机械者应慎用;如果复方制剂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等活性成分,孕妇、老年人及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肺气肿患者不宜服用。


咳嗽

服咳嗽药注意避免药毒性

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感冒、咽炎、喉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都能引起咳嗽。从生理角度讲,它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能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护呼吸道的清洁与通畅。轻微和偶而的咳嗽如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一般短时间内可自愈,不必服用止咳药。但是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往往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不仅使人痛苦、影响休息、工作、学习和睡眠,损伤呼吸道粘膜,还增加体力消耗,时间久了甚至会引起肺气肿及其它并发症。

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干咳,咳嗽难以入睡,自己难受不说还影响他人。有的人往往把止咳药放在床头,咳就喝上两口,感觉是舒服多了,但是中枢性镇咳药是药也是毒,在适应症和应用剂量及时间上,很有可能一念之差就会误入歧途。对此善良的人们,在止咳的同时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一味追求止咳效果,是药三分毒,中枢性镇咳药更是如此。

睡前勿服止咳药

止咳药主要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的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心胸憋闷、呼吸困难等。结果:不仅不能通过服用止咳药来安然入睡,反而会因此加重身体的不适。因此,咳嗽病人切忌盲目使用止咳药,痰浓稠者宜用化痰类止咳药。那些有中枢抑制的病人,服止咳药时更宜谨慎。



 


自我药疗 用药常识你要知2009-01-28 23:47生病了肯定要吃药,饿了肯定要吃饭,但有多少人想过,在你吃饭时候的那些油盐酱醋将会直接影响你所服用的药品的药效。  生病了自然要服药,值得提醒的是,药物和食物在人体内走的是同“一条路”,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都聚集在“肠胃道”,两者必定相互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院药剂师王钰琦提醒,市民应对药物和食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所了解,巧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并避免食物和药物“冲突”而发生毒副反应。

王钰琦指出,在服药过程中,油茶糖醋都可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饭前或饭后服用也需要考虑。市民应了解以下四大服药常识———

家庭用药常识小百科
(1) 油盐糖醋有影响

油:植物类食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可增强降脂药物的效果。而动物油如猪油、羊油、鸡油等,会有降低某些降血脂药物的功效。

盐: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过多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疗效。

糖:服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不可同时食糖,这点儿童尤其要注意,因为糖能抑制这些药物的吸收;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服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药物也不可同时食糖,这样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醋:醋是酸性物质,在服用红霉素、苏打水、氢氧化铝(胃药)、磺胺类碱性药物时,食醋会因为改变胃内PH值而影响药物吸收。

药食相克需当心
(2)饭前饭后要考究

很多人在服药时都会很注意次数和用量,但对于服药应该是空腹还是饭后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其实,服用药物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服药之前可咨询医生,准确把握服药时间。

饭前口服药:饭前由于胃和小肠腔内基本上无食物,此时服药,不会受食物的干扰而影响吸收,能迅速而完全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因此,凡是要求药物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均应在饭前口服。

饭后口服药:除必须在饭前服下和必须在睡前服下的药物,其余都可在饭后口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消炎痛、硫酸亚铁等必须在饭后服。

家庭用药的三防四注意
(3)西药同样需忌口

一名年轻男性在吃寿司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的症状,他以为是食物中毒。医生了解后发现,原来他因咳嗽正在服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在吃鱼,特别是三文鱼、吞拿鱼时,诱发了药物的毒性反应。

失眠患者一般会在睡前服用安定类药物,如果这些患者晚饭时喝了酒,第二天起床之后可出现暂时性健忘症。这就是酒精和安定类药物发生了作用。

王钰琦说,烟、酒、三文鱼、吞拿鱼等都有可能和某些西药发生毒副反应,因此需要注意西药也需要忌口。

(4)饮料送服有要求

一般人都知道用“白开水”,但有些年轻人随手拿杯果汁来送药,实际上,茶、果汁都不适合拿来送药。

茶:含鞣酸,不可与铁剂同服(生成沉淀),也不可和生物碱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可待因、利血平、胃舒平及黄连素等同服。

果汁:含果酸,可导致许多药物如红霉素片、磺胺类抗菌素提前分解,还会加剧胃肠道副作用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对胃肠道的刺激。

因此,送服药物应用大杯的温开水,一下子就能把药物从食道冲进胃里,加速药物起效的作用,同时避免药物粘滞在食道内。

用于咽喉局部治疗的药应含服,吞服无效。为更快使药物起效,对于治疗心绞痛等抢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救心丸等应舌下含服,以通过局部静脉吸收直接入血。
服药剂量 成年人应照说明服用,老年人应适当减量或服用说明书中药物剂量范围中的低剂量;小儿服药剂量:(小儿体重(kg)/50kg)X成人服用量。对于一般药物也可按下列情况服用:12岁以上服成人剂量,8岁左右服成人量的2/3;5—6岁服成人量的1/2;3岁服成人量的1/3。对于降压药、降糖药、抗甲亢药、激素类药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应咨询医生后进行相应调整。

服药时间 催眠、缓泻、驱虫、避孕、抗过敏等药宜睡前服用,激素、抗结核药应在早上服用;滋补药宜晚上睡时或晨起空腹时服用,助消化类药物如多酶、吗叮啉等宜饭前服用;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氨茶碱等则应饭后服用;利尿剂应间断服用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抗菌药物以间隔相同时间为好,如每日2次,应间隔1  2小时服,若每日3次,则每8小时服1次,若每日4次,则应每6小时服药1次。

服药方式 以坐位、立位服药为好,并以适量温开水送服。忌仰卧位服药、忌干吞,以免药物在食道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局部糜烂、溃疡。用于咽喉局部治疗的药应含服,吞服无效。为更快使药物起效,对于治疗心绞痛等抢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救心丸等应舌下含服,以通过局部静脉吸收直接入血。对于小儿忌捏鼻强行灌喂或小儿在熟睡中喂药,以免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停药 一般病毒性感冒服药3—5天,症状缓解后可停药;重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菌痢等感染较重的疾病一般应服药1—2周,以免停药过早复发加重;抗结核药要求服用9个月至1年,强化疗法也应至少规则服药6个月,且中途不能间断。甲亢药一般要求服用半年到2年时间;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药物不能随便停用;对激素类药若短时间应用,可随用随停;若较长时间服用则应逐渐减量,以免骤停出现反跳,使病情复发加重。
 

 


小儿用药常识知多少2008-11-12 15:06目前正值秋冬转换之季,也是婴幼儿发病的高峰期。在宝宝发病的初期,一些家长会根据习惯给孩子服药。为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徐康康。徐主任介绍说,近年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渐多,相当一部分与儿童服用成人药有关。由于目前市场上超过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只能将成人 剂型进行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由于儿童体质较弱,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人。
不要一发烧就急着吃药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会非常着急。徐康康主任说,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所以,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 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两类腹泻药不能同时服

秋季是小儿轮状病毒的高发季,腹泻的患儿增多。在门诊医生开具的处方中常会有两类,一类是吸附剂,例如必奇、思密达;另一类是活菌制剂,如妈咪爱、培菲康、米雅等。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在给患儿服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把两类药品分开。

徐康康主任说,正确的服药顺序是空腹服用活菌制剂,饭后再服用吸附剂,两者之间要间隔一到两个小时。但同样是活菌制剂的培菲康却应该在饭后服用,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活菌制剂宜用冷水或温水冲服,切不可用开水冲服。

服止咳药后不要喝水

目前在市场上儿童止咳祛痰药种类很多,徐康康主任说,一般对频繁的干咳,或痰液不多的刺激性咳嗽,可选用以止咳为主的药物。对于痰多的咳嗽不能单用止咳药,应选用以祛痰为主的药物。

止咳药物一般应放在最后服用,并且服用后应尽量不喝或少喝水。若喝水,会使药液稀释,失去止咳作用。

两岁后不需额外补钙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爱吃饭、夜里爱流汗都是缺钙造成的。两岁以上孩子户外活动较多,而且此时食物品种增多,同时生长速度较以前减慢,所以不需要再额外补钙。

此外,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并非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如何计算儿童服药剂量?

说明书中有用药剂量的,每次(日)剂量=小儿体重kg×每次(日)药量/kg。说明书中没有儿童用量的,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70kg,对特殊体形儿童用量要相应增减。
 

 

用药常识:十种药品,食物不宜同时服用

阿司匹林与酒冲突

饮酒后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黄连素与茶冲突

茶水含有约10%的鞣质,在体内易被分解成鞣酸,而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降低其药效。

布洛芬与咖啡、可乐冲突

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刺激,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对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与牛奶、果汁冲突

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钙片与菠菜冲突

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

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冲突

服用抗过敏药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否则会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止泻药与牛奶冲突

服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还容易加重腹泻。

利尿剂与香蕉、橘子冲突

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维生素C与虾冲突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使其失去药效。

降压药与西柚汁冲突

服降压药时饮用西柚汁,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一般儿童用药常识

如果孩子生病必须服药,父母除了要注意喂药或让孩子自己服药的方法外,一般用药的常识不可疏忽。
1.不要任意给孩子吃成药。因为成药的成分及主治效果是一成不变的,无法对症下药。例如:一般治感冒的成药多半同时含有治咳和退烧的成分,如果孩子只有咳嗽现象,服用了成药之后,就吃进了原来不需要的退烧成分,这样一来,不但不能针对症状治疗,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2.不能擅作主张把剂量增加或减少。因为剂量是依每一个人的体重、年龄、性别、给药方法、排泄率及药物的作用等条件而配方的,不可随便更改,以免失去适当的药效。
3.要照处方的指示正确服药。例如药水、糖浆用前要摇匀;药物宜避光并放在阴凉处;夏天时,药水易变质或生蜉蝣物,不宜存放太久等。
4.服药时间要正确。按照医师指定的时间睡前、饭后、两餐间服用或顿服(平常可以不吃,有必要时才服用的,如退烧药)。
5.药物有标记脱落、药物变色、溶液产生沉淀或混浊有杂物等情形时,应将药物抛弃。
6.药物应放在高处,避免孩子误食而引起意外伤害。
7.喂药时不可过于强迫,须小心避免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梗塞。
8.喂药方式:目前小儿科的药粉、药水都已尽量制成小孩能接受的口味,但无论口味多好的药,有些反抗心较强的小孩们会拒吃,当然有些药的味道确实是不太好。对于较大的小孩,能够与他沟通或鼓励他让他自动自发吃药是最好,如果药真是太苦了,加点果糖水一起吃也无妨。对于一些始终排斥吃药的小孩,不妨将药偷偷加到饮料内,让其不知不觉地喝下去。对于更小婴幼儿,家长可把药水或药粉放在空奶瓶内,加点水让宝宝吸吮;有些药可加在牛奶内让宝宝喝完,有些药则不适合加在牛奶内。另外有的宝宝会因此连牛奶也一起拒吃。目前,市面上的喂药器也可尝试,有的效果还不错。总之,喂药的方法很多,但每个宝宝吃药的态度也不一样,选一种宝宝最能接受的喂药方式让他将药吃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每位医师在“小孩给药”的问题上所负的责任是很大的,有没有必要给药,医师的态度应该非常慎重。父母千万不要因此而怀疑医师的判断,也不要坚持让孩子用药,或任意购买成药给孩子服用。而当孩子不得不服用药时,父母必须具有一般用药的常识和喂药的技巧,以充分的爱心和耐心,让孩子的不舒适减至最低程度并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慎用的常见感冒药

一些常见的抗感冒药成人使用是安全的,但儿童即使按规定剂量服用也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副作用,有时甚至发生较严重的药物反应。这是由于儿童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的功能也不完善,抵抗能力较低,对药物敏感的缘故。所以,临床医生告诫:儿童(特别是1O岁以下者)患感冒时,以下几种常见的感冒药应当慎用或不宜使用。

阿司匹林。
服用该药较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因为阿司匹林有局部刺激及损害组织作用,在胃酸环境中,它较易穿透胃粘膜及表面的上皮层,并具备角质溶解作用,因而容易产生消化性溃疡、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如果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小儿体重减轻,颅内出血以及对肝脏的损害。
感冒通。
该药为双氯灭痛、人工牛黄及扑尔敏等组成的复合剂,有关小儿服用感冒通导致血尿已有不少报道。该药不仅易造成儿童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胃痛、恶心等,而且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皮疹等症状。过量或过久使用还可能引起小儿造血机能障碍,甚至导致白血病,对肝肾功能也有损害。
消炎痛。
该药为家庭常备药,有消炎止痛迅速的优点。但儿童使用后导致不良反应率较高。比如,常见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致消化道炎症、过敏反应、恶心、剧烈头痛、精神恍惚、抑郁等。此外,消炎痛还可对小儿造血系统产生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保泰松。
为镇痛、解热及抗炎的常用药,但小儿服用可能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这些不良后果包括:引起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抑制造血功能,严重者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肝脏损害而引起黄疸及急性肝炎;有的儿童服用该药还可能引起腮腺、舌下腺等腺体肿大、发炎等。
速效感冒胶囊。
该药也为一种复合剂,主要成分含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及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氨基酚化合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对药耐受性差的小儿还可引起肝脏损害,甚至引起昏迷等。有医生建议,一般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避免使用该药。另外,常见的感冒药如康必得、复方感冒冲剂、感冒灵片中的主要成分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儿童也要慎用。


家庭用药原则

 

服药与饮水
服药片、胶囊剂、丸剂或粉剂、要用足量的水送服、以免药物附着于粘膜引起损伤,服药后不要立即平卧,以便药片顺利通过食管。卧床不起或食管功能不良的病人,宜服药水,或按实际情况酌情更换药物。服用磺胺类药物应多饮水,以免药物浓缩而有损肾脏。

按时服药
服药时间是按药物性质、病情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必须遵守医嘱要求,不得随意更改。如某药4小时服用一次,是因为该药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治疗浓度只有4个小时。时间长了,随血液中药物浓度减少而失去治疗效果。故必须4小时服一次,使血液中始终保持治疗需要的药物浓度。如改成8小时、10小时或更长时间服药,就会出现几小时的无效期,症状会再出现。若是抗茵药物,就会使细菌有喘息的机会,再度大量繁殖起来。按时服药还包括一些药物的特殊要求。对胃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助消化药物,应在饭后服用而泻药、驱虫药等,则应空腹服用。饭前服,指饭前30分钟服用;饭后服,一般指饭后15—30分钟服用。

合理掌握剂量
不管以哪一种方式给药,药物进入血液后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有治疗作用。通常把这个浓度称为“有效血药”浓度。然而、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大。所以要掌握给药剂量,不可多服,也不可少服。用量不足,不仅治不好病,还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用量过大,则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危险,也不利于治病。

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是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原则上、如果口服能发挥疗效者,应最先采用口服法,凡是能被胃肠液破坏和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则不宜口服。抢救危重病人或患者有胃肠功能不良、昏迷、呕吐时,应采用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时药效发挥快、药量准确。注射给药的缺点是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用药过量时易产生中毒,中毒后抢救困难。另外,注射药物后会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如果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均能获得同样疗效时,宜采用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的缺点是易致输液反应。另外,药液漏出血管时易引起静脉炎,甚者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

忌服过期药品
药品过期失效后毒性增加、轻者引起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病人的生命。如过期变质的四环素片中,有60%的成分已分解并产生有害的化合物,服后使肾功能遭受损害。又如维生素C片贮存一年后,药效将减少50%,而且分解为能产生糖尿病与肾结石的多种化学物质。据检测,贮存一年以上的维生素C都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因此,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不服用过期失效的药品。

不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
解热止痛药常用于止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易导致药物依赖,并损害肾功能,特别是复方止痛剂,其毒性远比用单剂所引起的毒性更为严重。国内目前尚保存有被淘汰的药物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的复方制剂,如去痛片和复方阿司匹林(即APC片)。国内已有因长期服用去痛片、APC片而引起肾脏受损的报道。故此类复方止痛剂应尽量少用或慎用,更不宜长期超量服用,肾功能不良者更应注意。

避免多种药物联用
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往往互相影响,致使原来的作用发生改变,甚至可引起不良反应。据报道,5种药物并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药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7%。联合的药物越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原则上,用一种药能取得疗效。就不用两种药,更要避免不必要的数种药物联用。